小象网 |
  • 手机客户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页 > 快看 > 正文
天目湖畔的最强创新“溧”
来源:腾讯网 2023-08-24 17:36:30

夏秋交替,暑热不减

天目湖之畔,风起云涌间


【资料图】

跃动出另一种热度

科技创新的活力

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

溧阳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动力

01

强强联合 各展所长

科创平台集聚成势

7月,全球知名化学公司——巴斯夫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合作,在溧阳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聚焦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先进材料及解决方案合力开展科研攻关。

“新华社日本专线刚刚也来联系,希望了解一下这项合作更多的消息。”溧阳高新区科技局局长陈青说,近期好几家国内外媒体都关注到此信息。

为什么这项合作会引起国际关注?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至2.6倍,占整体汽车出口的25%,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站到了一个高点。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

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第四,投资热度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以“新能源之都”建设为牵引,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聚链成圈,形成“发储送用”产业闭环。

溧阳,集聚了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江苏时代(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等行业龙头。此次,巴斯夫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一拍即合”,将对推动电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巴斯夫,化学界巨头

巴斯夫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是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总部位于德国。作为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巴斯夫主要的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南京、重庆和湛江,上海创新园是其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物理界翘楚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立足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数十年的技术积淀,瞄准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前沿技术研发,已孵化出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这是科研界奇妙的“物化”反应:目前在电池领域,例如下一代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其他新型电池体系,都有需要迫切解决的科学问题,其中,有些属于化学和物理交叉的范畴。这一研究中心的成立,结合了双方在化学、物理领域中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合力攻关科研难题。

这是企业与科研平台的“双向奔赴”:巴斯夫期待通过协同创新加速研发成果落地,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也需要企业支撑来实现转化应用,双方一拍即合,一条产学研用的一体化道路顺利贯通。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笑天

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之时,我们双方围绕电池模组中的高分子明确了十个项目,目前各细分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中。

巴斯夫亚太电动汽车创新中心总监

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李鑫

结合溧阳当地先进完善的产业集群,研究中心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我们会结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协调发展、整合资源、发挥各家的强处,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升级。

“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双翼齐飞

是此次

世界500强企业与高能级科创平台

“牵手”的主题

同样,也是溧阳近年来

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

2016年至2017年,溧阳接连引进宁德时代、科达利、璞泰来、联赢激光、上汽集团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全面展开新能源产业布局。

与此同时,各类新能源领域高端科创平台,逐步集聚于溧阳——

2017年,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落户溧阳

2018年,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溧阳成立

两者均是溧阳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深度合作的产物,是先进制造与科技创新的强强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是国内最早开展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研究的单位,溧阳具有前瞻性的新能源产业布局,为物理所技术孵化提供了绝佳“试验场”。

目前,科创平台在溧阳集聚成势。上海交通大学溧阳智能制造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等13家高端科创平台陆续落户溧阳。

02

生态体系日臻完善

构筑“顶天立地”创新格局

科创界与产业界就像红花与绿叶,红花推动繁衍迭代,绿叶提供能量生长,是共生互促的创新生态。

依托一众高端科研平台的源头创新能力,溧阳构建起日益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了向上探寻科研高度、向下直达企业应用的“顶天立地”创新格局。

“这些黑色材料虽不起眼,却是制造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的核心材料。”在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飞博士拿起一瓶黝黑的硅基负极材料,“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已经开发到‘天花板’了,我们的硅基负极材料相当于是解决了能量密度上限的问题。”

这一突破“天花板”的成果背后,离不开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的发力。作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孵化的企业,天目先导拥有全球首创的纳米硅碳负极核心授权专利,专注于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研发生产,年产能达1万吨,是世界范围内具有一流竞争力的负极材料企业。

溧阳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产学研共建已长达7年,孵化和吸引60多家新能源科创企业落地,包括3家潜在独角兽和9家瞪羚企业,申请发明专利600余项……

溧阳市委常委、溧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威表示:“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来打造这些科创平台。围绕未来产业进行布局和谋划,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生态、创新打法,更好地反哺和支撑现有的产业和企业。”

科研机构、高校研究院、实验平台、科创企业在一片区域同频共振、链链紧扣,破解科研成果走不出高校、出不了实验室的难题,搭建起科技与产业、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推动创新链跟产业链往更高水平深度融合。

右一为尹良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副研究员尹良曾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回国后,尹良组建了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尹良科学家工作室。“在美国做科研时偏向基础研究,现在我们的研究更注重与应用端接轨。在溧阳,我们与上下游企业保持广泛频繁的交流,有效缩短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小样到应用的时间。”

尹良团队研发的锰基正极材料突破了高容量长循环的技术难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正与新能源头部企业联合开发锰系3C类电池、小动力电池、长续航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03

蓝绿相间凸显底色

空气中都飘着科学的味道

“环境太美了”“仿佛走进了景区”“绿水青山中,思维更活跃了!”……8月中旬,来溧阳参加2023凝聚态物理大会的数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走进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花园里做科创、在山水间搞创新,在办公楼下享受生活……这些都在刷新着溧阳高新区科创从业者的体验。

用最好空间吸引最优团队、以最好环境匹配最强大脑,把整个城市塑造成“科产城人”有机融合的创新友好型空间,“科技共山水一色”的蓝绿相间,已成为溧阳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如今在溧阳,高水平行业峰会、科技活动已成为新常态。

今年以来,2023凝聚态物理大会、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2023年智能制造知识应用创新高峰论坛、2023低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应用论坛等一系列行业高端论坛及峰会在溧阳召开。通过一系列高峰论坛,吸引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走进溧阳、感受溧阳、爱上溧阳。

如今在溧阳,邂逅世界级科学家将不是意外。

多元的发展平台与浓厚的创新氛围,形成了引才育才的“强磁场”。近年来,20位院士、45位国家级重点人才、148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超万名高层次人才来到溧阳,在“青山远黛、近水含烟”中邻湖捧读、凭栏赏景,激活创新创意的头脑风暴。

2018年底,吴凡从哈佛大学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成为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入职物理所一周后,吴凡便来到溧阳搭建新型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实验室。如今,吴凡团队已培养近40位博士后、硕博研究生、工程师,承担15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截至目前,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拥有科研人员500多人,其中硕博学位的技术人员占40%以上,成立了18家科学家工作室。

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表示:“当前溧阳正坚定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加快建设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溧阳将以最大的诚意,竭尽所能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人才,让更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在这片热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溧阳以山明水秀闻名全国,如今,这里由“科产城”深度融合探索构成的“创新溧”风景,正散发新的吸引力。

图片新闻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aoxiang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象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bfce@sohu3.com